🚨 农村宅基地惊天巨变!财富密码即将被解锁?🚨
蔡继明代表:拓展宅基地流转范围,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近日接受中国经济网专访时指出,拓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范围,对于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至关重要。他强调,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实现与城市国有土地的同等权利,让市场在城乡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蔡继明代表作为资深的“土地委员”和“土地代表”,多年来持续关注土地制度改革。今年,他再次提交相关建议,旨在通过深化改革,提升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进一步扩大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范围。
宅基地改革:实现城乡土地权利平等是核心
蔡继明代表认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实现与城市国有土地的同等权利。只有实现权利平等,才能打破城乡土地二元结构,让农村宅基地真正成为农民获取财产收益和抵押融资的重要渠道。
他强调,要改变当前城乡土地产权不平等和土地资源配置行政化的现状,必须同步推进城乡土地产权同权化和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
亟待盘活:大量农村宅基地面临闲置
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在城乡之间的配置效率直接影响着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发展质量。蔡继明指出,长期困扰我国的“三农”问题,根本上是由农村“人地矛盾”所引发的。
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常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3%,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面积却是城镇建设用地的两倍以上。其中,宅基地占比超过70%,但相当一部分处于闲置和低效利用状态。这种状况表明,大量农村宅基地的价值未能得到有效释放。目前我国宅基地的使用权仅限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流转,使得巨量的宅基地被排除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之外。
双管齐下:城乡土地同权化与市场化配置并举
蔡继明建议,应同时推进城乡土地产权同权化和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以此激活农村土地要素,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赋予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等权利
具体而言,要赋予农村集体土地与城市国有土地同等的权利,例如允许集体土地所有权人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赋予农村住宅建设用地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以及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推进城中村的改造等。
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另一方面,市场应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包括取消对特超大城市人口规模的限制,放宽农地入市的限制,取消自然资源部每年下达的全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以及取消对农村建设用地的用途管制等。
释放潜力:土地制度改革提升经济增长贡献率
蔡继明指出,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将有助于提升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关研究显示,通过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预计到2035年之前,每年经济增长的提升幅度可达1.40%至1.62%。他强调,只要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都应允许农村土地直接入市,特别是农村数千万亩闲置的宅基地。
关键举措:扩大宅基地流转范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问题上,蔡继明建议建立全国性增减挂钩市场,同时允许和鼓励增减挂钩指标在村际之间和省与省之间交易。此外,他认为,在取消对农村建设用地的用途管制方面,只要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农村大量闲置的宅基地就可以向城镇居民开放。扩大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范围,是联系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纽带之一,也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抓手之一。
政策导向:盘活农房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然选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其中就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出了多方面要求,强调“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蔡继明认为,《决定》中有关盘活利用农房的要求,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本质上是通过扩大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范围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重要纽带:宅基地流转连接城镇化与乡村振兴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在蔡继明看来,扩大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范围,正是联系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纽带之一,也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抓手之一。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